不争,不理,不解释

博主:等待阳光等待阳光 2020年08月26日 08:54 994 0条评论

厚德谦和,不躁不执。


我们常说,人非圣贤,孰能无错。


人这一生,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,其间在为人处事上,我们都难免会犯一些过错。


其中,有些过错,事后尚能亡羊补牢,而有些过错,可能一生都无法去弥补。


人这一生,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,其间需要我们学会成熟与成长。


学会不争、不理、不解释,这样方可在悠长的岁月里过的顺心遂意、岁月静好。


1:学会不争


不争,是一种淡泊宽容的态度。


我们常说:纷纷扰扰人世间,争来争去一场空。


人世间,最惹人烦恼的一个字就是“争”,无休止地争会让人心态失衡,烦恼痛苦,最后身心疲倦至极。


为人处事,不争,才能胸有丘壑天地宽,人际通达诸事顺。


康熙年间,礼部尚书张英,其府第与吴宅为邻。


双方因为张家的一块空地发生纠纷,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,便寄书京城,告诉张英这件事。


张英在家书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: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”


得到张英寄回的信,家人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,吴家深受感动,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出三尺。


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,取名六尺巷。


两家礼让之事被传为美谈。


人生很多时候皆是如此,短短几十年,争来争去,何必呢?


是你的,逃不掉,争什么?


不是你的,争不来,何必争?


冥冥之中,一切皆有定数,你越争,越得不到,你越争,越失去。


唯有内心归于淡泊,舍下争执,拾起快乐,才能在红尘琐事里免去烦恼的纠缠。


2:学会不理会


不理会,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。


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:


一对夫妻牵着驴子出门逛集市,一开始,妻子骑着驴,丈夫在前面牵着驴。


路人见了指指点点,说这女人也太不像话了,竟然让男人牵驴。


妻子听了,改自己牵着驴,让她丈夫坐在驴上。


结果没走几步,路人又开始指指点点,说这男人也太不懂体谅妻子。


丈夫听后,立即把妻子也拉到驴背上,两个人骑着驴还没走几步。


又有人开始指指点点,说他们虐待动物。


夫妻俩听后干脆不骑驴了,牵着驴慢慢走。


可结果,还是被路人评论,说这两个人,有驴不骑,竟然走路,那要驴干嘛呢?


这则幽默的故事教会我们,学会不去理会才能体会自在的重要性。


人生路上,无论你怎么做,总有闲言碎语,无论你好或者不好,都会有人说三道四。


如果你太在意别人的评论,无疑是用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。


正所谓:万事由心,心至纯而少叨扰。


别人的嘴你堵不住,但自己的心可以掌控,闲言碎语不理,是是非非随它去,生活,反而会更清净。


3:学会不解释


不解释,是一种成熟稳重的选择。


从前有个寺庙,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。


而供奉念珠的地方只有庙里的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。


一天,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。


于是,住持问7个弟子:“你们谁拿了念珠,只要放回原处,我不追究,佛祖也不会怪罪。”


弟子们都摇头。


一晃7天过去了,念珠依然没有找到。


住持很失望:“明天你们就下山吧。拿了念珠的人,如果想留下就留下。”


第二天,6个弟子收拾好东西,长长地舒了口气,干干净净地走了。


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。


住持问留下的弟子:“念珠呢?”


弟子说:“我没拿。”


“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?”


弟子说:“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,有人站出来,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。


再说,念珠不见了,佛还在呀。”


住持笑了,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。


正如这个故事,有时候需要的不是解释,而是担当;


不是一味地委曲求全,而是成熟稳重地做自己。


就如:


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,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;


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,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;


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,并不影响它万物之母的地位。


做人也如此,当你面对质疑、否定和误解的时候,无需大动干戈,无需兴师动众,更无需费力辩驳。


你只需要做你应该做的,走自己要走的,时间和结果会替你澄清所有。


说到底,厚德的人谦和,所以不急躁;明理的人淡泊,所以不执拗。


一生中,不争就是慈悲,不理会就是清净,不解释就是坚持本心。


做到以上三点,方能在这世间保持一颗自我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