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人,该翻脸时翻脸
善良要有尺,凡事要有度。
电影《黑名单》中有一句台词:
“为什么别人敢在你身上做坏事,是因为你让人觉得在你身上做坏事,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。”
听起来很残忍,但确实是实情。
很多时候,你之所以受欺负,是因为欺负你没有成本。
忍让本没错,但没了底线,就是一场灾难。
做人,没必要总是笑脸相迎,该翻脸时翻脸,反而能收获尊敬。
1:你的忍让,换不来友善
看过这样一句话:“是我们自己,教会别人如何伤害我们。”
作家柏邦妮,曾在节目中讲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。
小时候的柏邦妮,长得矮矮胖胖,做事笨手笨脚。
在一次体育课上,班上有个男同学,当着全班同学的面,把一个篮球砸在了她的头上。
这让她感到很无奈,虽委屈万分,但还是选择了逃避、忍让。
从那以后,那位男同学便把她当成了受气包。
每次上体育课时,那位男同学和他的小团体就一起欺负并嘲笑她。
这导致她从小学到大学都十分抗拒上体育课,甚至到现在都害怕在别人面前做运动。
多年之后,她想起这段往事时,内心仍然耿耿于怀。
她说:“如果我能回到过去,我一定要打回去。我不是想要打败他,只是要向他证明,我不是一个软弱的人,我不会带着这份屈辱的回忆一直活下去。”
善良是珍贵的,但善良没长出牙齿,便是软弱。
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:
“生而为人,懂得忍让是好事,但忍让是要有底线的。”
你可以不去扎人,但身上必须有刺。
因为,不是所有忍让,都能换回适可而止;不是所有退让,都能换回和睦相处。
2:善良要有尺,忍让要有度
知乎上有个问题:“做人为什么要会‘翻脸’?”
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:
“很多时候,‘翻脸’代表着你的底线,保护着你的自尊。”
与人为善,本是好事,但若被人“绑架”了善良,就该懂得及时拒绝。
书法家启功先生,曾因他人求字而十分苦恼。
在他的社交圈子里,大家都觉得他写的字最好求,几乎有求必应。
后来,一传十,十传百,求字者来势凶猛,如洪水泛滥,严重影响到启功先生的主业,他渐渐感到吃不消了,抱怨说:
“我现在哪是写字呀,简直是‘刷’字。”
对他来说,写字本来是一种乐事,现在却成为他生活中的烦恼。
后来,启功先生得了重感冒,身体不适,又担心有人打扰,索性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四句话:
“启功冬眠,谢绝参观;如敲门窗,罚款一元。”
前来求字的访客,看到后,会心一笑,自然都安静地离开了。
正如毕淑敏所言:
“拒绝就是一种权利,你那么好说话,又有谁能体谅你?
生活本就不容易,很多时候,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,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。”
善良没了尺度,于别人是蜜糖,于自己却是砒霜。
有这样一句话:
“没有边界的心软,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;毫无原则的仁慈,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。”
善良要有尺,凡事要有度,该翻脸翻脸,该拒绝拒绝,才能让他人懂得适可而止。
3:你若好到毫无保留,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
看过这样一句话:“不给恶人留情面也是一种修养。”
表明自己的立场,给善良加上尺度,就是另一种自我保护。
尚丙辉是广州一家废品收购站的老板,多年来收留、帮助了不少流浪者,并把收废品三分之一的收入,用来接济流浪汉。
被称为“最美破烂王”的他,还特意开了一个慈善救助站。
体谅流浪汉归家心切,他出钱买票,让他们回家;
对于一些无家可归又没有劳动能力的人,他也会每月送去粮油用品,并给予几百元的生活补贴。
后来,由于行业环境不景气,废品价格下跌,导致他的生意亏了几十万,手头拮据。
收入减少了,对大家的资助也只能相应减少。
没想到,这时候,受助三年多的黄老伯,因为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资助,竟然报了警。
过春节时,他请流浪汉吃饭,每个人发了100元红包,却有老人生气:
“你以前都是给500,现在是不是名气大了,看不起我?”
真是升米恩,斗米仇。
当一个人饥寒交迫时,你给他一碗面,他便感恩戴德。
但当你不断给予时,他便理所应当地得寸进尺。
你若善良到毫无保留,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。
做人,该给善良披上锋芒,该翻脸时就翻脸,警告对方收敛自己的恶。
4:余生,该翻脸时翻脸,不怕得罪人
曾有人问孔子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
孔子曰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面对伤害我们的人,不要一味纵容姑息。
欺软怕硬的人,不能惯;得寸进尺的人,不能忍。
不欺人,但也不被别人欺负。